ENG
stylish title text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art image

「賽伯格是網絡生命體,是機器和生物的混合體,是社會現實的生物,也是虛構的生物。」

──《賽伯格宣言》唐娜.哈洛威

about section title

在希臘神話中,奇美拉(Chimera)是一隻有獅子頭、山羊身、巨蛇尾、會噴火的雌性怪物,奇美拉的形像揭示了混種(Hybrid)的存在,並使怪物的意象存續,而「賽伯格」(Cyborg)則是當代語境中的嵌合獸。唐娜.哈洛威(Donna Haraway)所著的《賽伯格宣言》(A Cyborg Manifesto)於1985年出版,為人類肉身及身體政治開啟了新視野。哈洛威從科幻小說中看見人類未來的可能性和虛構與現實之間的相似性,從而提出了後人類主義和賽伯格的觀點,本計劃旨在研究混種的概念,並進一步梳理和理解後人類主義的觀點與價值。

後人類主義的主要命題之一是「界線的跨越」,同時質問不同物種之間的平等性。賽伯格是物/獸/人/機混種,亦被視為怪物。把這個意象比照現實,機械物早已透過醫療手術或器官移植嵌合至人類肉身之中,基因改造使人體重塑。在科技社會,電子產品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智能手機成為腦用量的延伸,在網絡世界中,虛擬與實體的界線逐漸模糊。當人類不再是純正單一的有機體,「人類」的定義變得不再穩定。

後人類主義重新定義了人類肉身的界線,人類成為了有機體與機械物的混合體。科技使我們成為賽伯格。當純人類不再存在,「身份認同」不再可靠,我們應該考慮一種新的話語來抵抗「認同政治」的二元性和不穩定。哈洛威梳理出「認同政治」的脆弱及危險性,並提出以「親近性——結盟」來取代「身份認同」,即是「我們因面對著共同的處境而站在一起」,而非因著我們的階級、年齡、種族或性別。

回到香港的脈絡,社會上不同群體之間的衝突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9年激烈的社會運動之後,社會撕裂的情況漸趨嚴重。而後人類主義和賽伯格意象正好代表著邊界的模糊和二元對立的鬆動,哈洛威提出的方法論成為對不同物種的處境進行全新理解和詮釋的途徑,拓寬了人們對身體、身份和邊界的想像力,重構道德和倫理的觀念,甚至可以成為對重新堀起的右翼思想的對衡論述 (counter narrative)。

藝術的責任旨在叩問人們的生活狀況、關懷人類的處境,此計劃承接哈洛威的學說,以「女性主義的問題意識」作為切入點,「後人類主義」的人文關懷精神,聚焦關注對「邊界」的反思,回應不同群體的問題,例如:種族、性別、動物權等等,以及開啟對人類之間以及與其他物種之間共生共存的想像 。當下即未來,從全球右翼崛起,至香港社會運動中的撕裂,期望後人類論述能為我們提供一個解放的立足點。